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海南高质量发展研究行:进一步推进“陆海空”科技创新

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王郁。陆海空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南嵌入“中国核心”的高质种子在科研人员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自“服务全国的展研南繁硅谷”建设号角吹响以来,许多行业科技工作者迅速聚集在这里。究行进步

“种业科学家把三亚设成‘打卡地’,推进每年有8000多名种业科技工作者来到海南。科技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作凯表示,创新以三亚亚崖州湾科技城为核心,陆海空海南省建设了中国最集中、海南系统最完整、高质设备最先进的展研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没有良好的究行进步科技体制机制,种业科技工作者就无法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推进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告诉记者,科技实验室实施了“揭示指挥官”项目,开展了种业创新关键技术联合研究,组织全国优秀科研力量克服种业问题。2022年,实验室与企业联合成立了27个“揭示指挥官”项目,将科研与产业相结合,解决粮食产业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亚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杜梅被创新氛围所吸引。她告诉记者,科研项目完成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通常非常缓慢。”然而,在亚州湾科技城,许多中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工业、大学和研究的结合非常紧密。实验室制作的实验结果可以迅速转化为应用于现场的结果。”。

在崖州湾科技城,不仅有强大的种业科技创新引擎,还有深海科研力量不断创新纪录。

6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抵达三亚,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也宣布结束。500多年前的神秘古代沉船,历时20多天,用过去的传说展现了广阔的南海。

中国1000多米深的海域主要位于南海,毗邻南海的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肩负着加快深海科研技术体系建设、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据了解,自南山港建设科研母港以来,已服务700多次科研航班,全国近40家科研单位从南山港驶往远海进行研究。

“大多数科学考试都是在1000米深以下进行的。从南山港到目标水域的研究人员可以在同一天往返,尽快实施科研成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表示,截至5月底,南山港今年已完成295航次科研船服务,同比增长近三倍。同时,科技城还在全力推进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进一步支持南海三维观测网、南海大数据中心等“透明南海”和智能海洋项目的实施。

下五洋捉龟,上九天揽月。目光转向文昌国际航天城,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椰风海韵中拔地而起。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强表示,根据时间节点,发射场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加注供气系统和1号站的建设,并于明年第二季度启动。

低纬度可以大大提高运载火箭的发射效率,是海南航天科技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火箭重型化、可重复使用的发展趋势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加快了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射区、高新区、旅游区“三区”的联动发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同构,探索“航天” 全面发展产业。

“文昌国际航天城就像一个孩子,2020年‘诞生’,2021年学会‘爬’,2022年学会‘走’,2023年依靠科技力量进入‘跑’和‘飞’阶段。文昌市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表示,未来航天城将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商业航天胜地、国际合作基地、航天产业集聚地四个“土地”。

近年来,海南省发挥了“温度”、“深度”、“纬度”的优势。在科技创新的支持下,南繁种业、深海科技、航天科技三大未来产业蓬勃发展。“海南科技人才依托‘陆海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聚集,逐步形成研发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刘作凯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