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医疗服务强基层:门诊延至晚八点、骨干“驻村”常值守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上班看不了病,驻村下班医院也下班了;偏远地区医生少、医疗有经验的服务医生更少;老年人的健康变化自己不太懂……针对这些居民健康的头疼事儿,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强基

“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层门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诊延至晚值守联系签约居民,点骨深化健康管理服务……这些都是干常基层便民惠民举措中的具体措施。”8月25日,驻村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介绍,服务北京、强基上海门诊延时方便上班上学的层门居民看病,浙江、诊延至晚值守广东推进慢病长处方服务减少开药频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点骨

变被动为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方便

“在我们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老年人超过了全部就诊人数的一半。”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说,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需要医务人员主动关心关爱,为此,中心健全健康服务网络,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低保人群等建立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固定、连续地提供诊疗、随访、健康指导等服务。

变被动为主动使得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在刚刚出现“苗头”时就被及时发现。陈应军介绍,一名72岁高血压老人近来记忆力明显下降,就诊时经常忘了自己开什么药,也记不得早上吃了什么,家庭医生发现后给他进行了量表筛查,发现他轻度认知下降,及时把他转诊至宣武医院,并帮助认知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帮助预约、帮助转诊、主动上门,正在逐步成为“健康守门人”的服务标配,仅马家堡社区今年上半年便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870多次,为600多名患者提供二三级医院专科号源的转诊服务。

不止如此,家门口的卫生健康服务目前延时至晚上八点。陈应军介绍,2023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开展了延长服务时间专项提升行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日延时服务至20时,周末正常开诊。郊区县设置120急救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一到周日提供24小时服务。截至8月,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延时服务惠及421万人次。

把骨干沉下去,让好服务触达边远乡镇卫生院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制约着边远地区健康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社区居民,基层便民惠民举措提出推动中高级职称医师日常值守门诊。

如何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呢?傅卫介绍,除了机构内部的合理调配,县区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要统筹好二三级医院的资源下沉基层。此外,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等组织也在发挥作用,由牵头医院定期下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坐诊,实现人才共享。

据介绍,各地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正在不断推动骨干下沉。如重庆探索“县聘乡用”,由区县级医院按新招执业医师数的80%安排中级以上的人员到基层去服务;山东参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做法,从二级以上医院累计选派六批1900余名优秀业务骨干到偏远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充实力量;广西则在乡镇卫生院开设名医工作室,带动基层相关专科团队建设,让优质服务惠及基层群众。

此外,在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的过程中,家庭医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介绍,当前家庭医生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通过签约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一些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预防,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健康咨询、就医指导、转诊预约等。

为了让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更加便民惠民,各级医疗机构2023-2025年间,将从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细化相关措施,让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便利的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