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国家标准发布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宋迎迎 通讯员 张琦 杜明。标准

7月4日,发布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获悉,中国种群中国第一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国家标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价技术指南》由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牵头制定(GB/T 42642-2023)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第个底栖动物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海洋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生态但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受海洋资源开发、修复效果陆地资源和海洋污染的评估影响,也制约了海洋经济的技术发展。近年来,标准我国每年通过海洋底栖动物“增殖排水”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发布生态修复,但由于区域和生态系统的中国种群复杂性、多样性、第个底栖动物不确定性等因素,海洋缺乏规范的生态技术文件来指导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修复效果。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价技术指南》(GB/T 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由国家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SAC/TC 283)提出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恢复监测和效果评价工作程序、现场监测调查和效果评价的指导和建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范围内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的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价。

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高级工程师温国义介绍,技术指南科学、先进、可操作、适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海洋栖息地动物种群生态恢复监测和效果评价标准,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指导和促进海洋栖息地动物种群生态恢复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共有15名专家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标准起草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山东海洋科学院、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山东渔业发展和资源维护管理站。

据了解,共有15名专家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标准起草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山东海洋科学院、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山东渔业发展和资源维护管理站。

分享到: